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金海波教授和苏岳锋教授课题组首创设计制备荧光固态电解质,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对循环后的固态电解质进行光学切片,构建三维模型,定量分析固态电解质中的钠枝晶含…
近期,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SHMFF)用户上海科技大学郭艳峰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强磁场中心合作,依托SHMFF的水冷磁体WM5对三方晶系反铁磁拓扑材料EuAl2Si2进行了量子输运研究,揭示了一种…
近日,全市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会上公布了202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奖励名单,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提名的“大型粒子加速器多频段高性能超导腔系统自主创新研…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任金东课题组通过N-杂环卡宾(NHC)和硫醇分子的协同作用,实现了对银表面多功能性和化学稳定性的精确调控。相关研究成果以Cooperative Use of N-heterocyclic Carbenes an…
锂(Li)金属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 mAh g−1)和低电化学电位 (−3.04 V vs. 标准氢电极),因此被广泛用作高能量密度电池的负极材料。然而,锂枝晶的不可控生长和循环充放电过程中活性…
下一代信息系统(6G)是未来十年全球最重要的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之一,将突破传统移动通信范畴,实现通信、感知、计算、智能等多技术集成创新,呈现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发展趋势,全面…
海洋新材料工程应用和规模化使用前需要通过严酷的实海综合性能测试和验证,然而,相对于先进的室内材料测试表征平台,海洋新材料原位测试和考核平台依然缺乏,尤其是针对跨区带服役装备的材料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合肥国家实验室研究员夏添、卢征天等,利用激光冷原子方法制备成基于自旋的薛定谔猫态,其寿命达到分钟量级,有助于提升自旋进动相位的测量灵敏度。近日,相关研究成果以Minu…
近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工新材料所新材料研究团队开展了“绿色用节能低碳输变电材料关键技术”阶段总结,分析节能低碳新材料研发应用情况。 新材料研究团队聚焦配电网绿色…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课题组在离子阱量子计算领域取得重要实验进展,首次实现了二维离子阵列上全连通的量子纠缠逻辑门。研究人员搭建二维寻址系统实现了串扰误差低于0.1%的单离子寻址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