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联合云南大学的科研团队在对超新星遗迹的研究上获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揭示了超新星遗迹RCW 103在伽马射线能段上的观测特征,不仅更新了2014年的观测结果,还揭示了…
近日,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研究组(1824组)卿光焱研究员、李闵闵副研究员团队在纳米孔糖链检测分析方面取得新进展,利用气单胞菌溶素纳米孔和高浓度氯化锂溶…
开发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是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等长续航和大规模储能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然而,嵌入反应通过单电子转移提供的比容量有限,因此现阶段的商用锂离子电池难以满足电化学储能体系…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王兆华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 “Power supply disruptions deter electric vehicle adoption in cities in China”以研究长文(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发表于《自然》杂志子刊《…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LHAASO)国际合作组发现低光度活动星系核具有甚高能伽马光子辐射,并证实低光度活动星系核能够将粒子能量提高到太电子伏特甚至更高的水平。相关研究成果以Discovery …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董慧团队在固-液界面质子输运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ccelerated proton dissociation in an excited state induces superacidic microen…
20世纪30年代,Wigner等理论预言,通过足够大的压缩可以把氢从常压气态转化为固体金属即“金属氢”。由于氢的高德拜温度,基于BCS电声耦合,金属氢可能具有高温超导性质。然而,理论最新估算氢…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也是人类深空探索的第一站。近年来,月球极区撞击坑的永久阴影区可能存在水冰分布的观点,成为国际月球探测和研究的热点。然而,由于地形遮挡,极区撞击坑附近的…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太阳活动和CME理论研究团组博士Abdullah Zafar与研究员倪蕾、林隽等,通过2.5D高分辨率磁流体动力学模拟,发现太阳低层大气部分电离等离子体环境中更快的动态Petschek式磁…
电子俘获材料因其独特的能量存储模式和可控的光子释放方式在光存储、光传感等众多领域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家骅研究员及其团队成员廖川博士联合东北师范大学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