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一种自然资源,生命之源。但它并非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城市供水系统是市政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城市基础设施,管网的维护,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影响到城市正常工业生产和市民生活。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和避免管网漏损是城市供水企业需要解决的一个永恒课题。
造成供水管网漏损的原因很多,各地的情况不尽相同,引起渗漏的原因也较为复杂。供水管网漏损是供水行业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据介绍,我国有26个省市的自来水管网漏损率在15%以上,其中有13个省市超过了20%。那么,如果城市水网漏损了,能否做到可监测、可控制?
日前,由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教授朱俊武带领学生团队研发的最新“城市水网漏损监测系统”已在市场投入试用。该系统通过分区专用的水计量装置来对城市独立区域内的流量进行监控,及时监测出漏损情况后通过漏损监管平台进行警报提醒,从而有效降低城市供水过程中的漏损率。
“因为管道老化、技术手段投入有限、监管体制落后等因素,我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现象较为普遍,漏损率普遍偏高。再加上大规模复杂的城市供水管网布置,传统的管理系统已经落后,当前的传统水务管理系统已不能满足海量的数据处理、水量控制、漏损控制、水务管理及实时监控等要求。”朱俊武说。为此,朱俊武团队研制开发了城市水网漏损监测系统――DMA分区专用流量监控装置及漏损监管平台。
据朱俊武介绍,如果使用该监测系统,可以有效减少物理漏损,推动漏报管理朝着良性的需损管理发展,将城市水网漏损率降低至8%-12%的水平,如果全国范围内推广,预计可减少漏损水量70亿吨,减少经济损失140亿元以上。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呢?
首先,要注重科学管理。控制供水管网漏损时,可以通过计量管理、管网管理、用水管理等科学的管理措施,有效降低管网漏损率。
采用DMA分区计量供水管理技术、加强供水管网故障监测技术及设备使用,增加供水管网漏损控制中的高新科技含量及加强用水管理。在日常防漏工作中,主动对接如钢铁、石化、能源、汽车制造等高耗水的企业,建立主动防控机制,把被动抢修和主动防控结合,建立防漏查漏的完善机制;完善用水计量系统,针对市政公用行业建立计量机制如消火栓等安装计量水表,合理计量消防和环卫用水;配合执法部门,严控偷水行为,完善供水稽查制度。
其次,注重科学规划与工程质量,根据供水管网功能特性,在选用其漏损控制措施时,应注重供水管网形成中的科学规划与精心设计,满足供水企业的发展要求。通过对供水管网所在区域实际情况的充分考虑,选择性能可靠的供水管材,并根据成本经济性、适用性等方面的要求,实现对性价比良好的供水管材使用,满足供水管网高效运行要求,降低其运行中漏损问题发生的概率。
最后,充分考虑温度变化的影响,结合供水管网漏损方面的科学控制要求,需要在供水管道设置中充分考虑温度变化的影响,并加强防腐处理,避免对供水管网性能造成不利影响。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的配合作用下,对供水管网运行中的温度变化进行科学分析,实时监测漏点,及时定位漏点位置,并响应采取修补措施,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使得供水管网能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确保管网漏损控制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