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仪表网 仪表标准】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范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了《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计算技术指南》等四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目前,标准编制单位已编制完成标准的征求意见稿,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现公开征求意见。
《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计算技术指南》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中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计算,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参考HJ 618 环境空气 PM10和 PM2.5的测定 重量法;HJ 630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HJ 646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气相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7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气相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HJ 656 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手工监测方法(重量法)技术规范;HJ 657 空气和废气 颗粒物中铅等金属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规程编制。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计算方法,包括数据准备、数据输入和初步检验、基础计算、旋转计算、源贡献结果计算、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判断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应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对环境空气颗粒物的手工采样分析数据进行颗粒物来源计算。
《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 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计算技术指南》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强空气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推进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的业务化和标准化,规范受体模型中的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的计算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参考HJ □□□ 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基于受体模型法的源解析技术规范;HJ □□□ 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受体模型法监测数据检验技术规范;《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监测技术方法指南》(环办函[2020]8号);《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指南(试行)》(环发[2013]92号)等规程编制。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采用的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计算方法,包括模型原理、数据准备、模型运算和诊断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中,针对滤膜采样和手工分析得到的颗粒物质量浓度及化学组分的数据,应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对颗粒物来源进行计算。
《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基于受体模型法的源解析技术规范》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强空气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基于受体模型法的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参考GB 3847 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法);GB 18285 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 18352.6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HJ/T 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 93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 PM2.5)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等规程编制。
本标准规定了基于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受体模型法的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主要工作环节的技术要求,包括方案制定、基本情况调查、污染源和环境空气质量调查、污染源和环境空气颗粒物监测、环境受体成分库和颗粒物排放源成分谱库的构建和分析、模型计算、综合解析评估等。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的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
《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受体模型法监测数据处理与检验技术规范》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强空气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基于受体模型法的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参考HJ 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 618 环境空气 PM10和 PM2.5的测定 重量法;HJ 656 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手工监测方法(重量法)技术规范;HJ 657 空气和废气 颗粒物中铅等金属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 777 空气和废气 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HJ 829 环境空气 颗粒物中无机元素的测定 能量色散 X 射线荧光光谱法;HJ 830 环境空气 颗粒物中无机元素的测定 波长色散 X 射线荧光光谱法等规程编制。
本标准规定了基于受体模型法的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监测数据的处理和检验等活动的技术要求,包括涵盖从排放源样品和环境受体样品获得监测数据至受体模型计算过程。
本标准适用于手工采样-实验室分析-受体模型法开展的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的监测数据处理和检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