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华东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单位起草, TC584(全国微细气泡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的国家标准计划《微细气泡技术 微细气泡表征常用测量技术》征求意见稿已编制完成,现公开征求意见。
微细气泡技术广泛应用于清洁、运输、维修、农业、水产养殖、食品和饮料、化妆品以及生物医学等行业。微细气泡混合物性质的检测、表征和定量描述对微细气泡技术这一多行业共性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多种用于颗粒检测和表征的技术,也能用于溶液中微细气泡混合物的检测和表征。但其中一些技术可能需要特殊的样品处理、样品制备或者仪器设备设置,才能获得定量、可靠的结果。
本文件列举了一些技术,并讨论了这些技术在表征微细气泡混合物上的适用性及局限性。微细气泡可存在于不透明液体或高黏度液体中。当气泡数量众多时,含有微细气泡的样品溶液会变浑浊。几乎所有微细气泡溶液本质上都具有动态特性,它们的性质时刻都在变化。正因如此,每种技术(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都与采样速率紧密相关。除气泡外,多数微细气泡样品溶液中还同时含有颗粒。须注意,并不是所有颗粒测量设备都能区分颗粒与气泡,并用尺寸和数量来分别表征二者的性质。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TR 23015:2020 《Fine bubble technology —Measurement technique matrix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fine bubbles》。
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删除了国际标准的前言;
——重新编排页码;
——重新编号注释;
——重新编排全文中图的标注;
——重新编排参考文献顺序;
——用小数点符号“.”代替国际标准中作为小数点作用的符号“,”。
本文件的目的在于重点介绍最常用的微细气泡制备和表征技术及其机理,并概述每种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
概述:
有多种通用的商用颗粒计数技术和粒度测量技术,其中一些同样适用于表征微细气泡分散体系和超细气泡分散体系。这些分散体系可以是任何种类液体,例如不透明液体(如打印机墨水),或不稳定液体(如易燃性燃料)。本文件列举了一些常用的商用技术,并分析了它们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评估目标参数(parameters of interest)如下:
— 气泡粒径 — 通常指等效水动力粒径,但可能因测量技术而异
— 气泡粒径分布 — 本文件中指数量(等效)粒径分布
— 数量浓度 — 每单位体积中所含气泡个数
— 测量时间 — 完成数据采集所需的时间
不同技术测得的气泡粒径与浓度比较:
在比较不同技术时应注意,不同技术检测样品的物理特性往往不同。因此,使用不同技术测得的气泡粒径与浓度在数值上可能存在差异,但变化趋势相似。
在比较气泡尺寸和浓度时应注意,即使采用相同技术,也须评估实验方法,以验证参数是否一致。例如采用两台激光衍射仪进行测量时,应确认二者测量时间、分析模型和泵速等参数一致。表1列举了不同技术测得气泡粒径和浓度范围。
表征技术:
本标准将对表1中列举的技术逐一介绍,说明用于表征微细气泡样品的原理方法。本标准假定大部分样品为分散在透明液体中的透明样品。其中部分技术亦适用于非透明样品,其在非透明样品中的应用在本标准中也做了简要介绍。
详情请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