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仪器仪表学会 关于学会| 加入学会 | 联系我们
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新闻自动化仪表
行业新闻

浙江湖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高水平打造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

浙江省科技厅 2025-07-14
近年来,湖州市深入推进“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结出了累累科技硕果: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综合评价再次位列全国第1位,区县研发投入强度均超全国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固投比重居浙江省第1位,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4%、居浙江省第3位……
 
  平台向强,孕育创新“澎湃动能”。作为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之一,西塞科学谷开园两年来实现快速发展,陆续引进了专家团队25个,去年新引进创新项目6个,成为湖州重要的科研平台。西塞科学谷是湖州市聚焦平台提能升级的一个缩影。湖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州地处G60科创走廊、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等科创廊道交会地,科创资源丰富。为更好地突破地域限制,弥补科技创新短板,去年,市科技局抢抓沪苏湖高铁开通机遇,积极建设南太湖科创走廊,加快构建“一谷两轴多区全域”发展新格局。目前,西塞科学谷累计引进科创项目37个,集聚青年人才2600余人;人才企业430余家,带动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得益于科创走廊的建设,越来越多的研发机构正蓬勃发展。2024年,湖州市成功创建浙江省重点实验室9家、央企国企共建联合研发机构10家。更多的科创“后起之秀”也在拔节生长。“一链一院”引育头部研发机构,目前已引进科研机构53家,其中省级新型研发机构9家。“一院一策”整合创新资源,推动新型研发机构从“政府输血”向“自我造血”转变,累计集聚科研人员3165名,孵化和引进科技型企业457家,去年实现营收15.31亿元。
 
  产业向新,集聚高新“尖兵领雁”。今年以来,市科技局更是发挥半导体及光电产业链牵头单位统筹协调作用,按各区县产业发展定位推送项目线索23条,并开展联动招商4次。今年一季度,湖州市半导体及光电产业链签约固投3亿元以上项目16个,项目数居八大产业链首位。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需要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招引落地。今年以来,湖州市在“强招引”中壮大高新产业。2025年1—4月,湖州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固投比重达35.8%,居浙江省第1位,高于浙江省平均13.9个百分点。同时,湖州在“强主体”中深化融通创新,聚焦新能源、半导体及光电、空天信息等领域,组建创新联合体18家。在加快项目转化方面,以“清单制+责任制”压实项目储备和推进进度。今年一季度,省科创强基项目完成投资17.63亿元,居浙江省第2位;投资完成率达34.3%,居浙江省第3位。此外,湖州市还试点开展“先用后转”改革,在新能源等领域探索“龙头企业运营+上下游企业转化”模式,由超威电源集团牵头打造浙江省“成果池”。目前,成果池已基本建成,已联合上下游企业和相关高校院所共同制定《长兴县科技成果“先用后转”成果池运营细则》,对池内成果进行分类分级,建立科技成果分类定价、风险分级保险、利益共享机制,规范成果交易程序,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已征集上下游50家企业的技术需求,吸纳108项高校院所专利成果入池,池内“电池管理系统专利”等7项科技成果顺利转化。据介绍,湖州市鼓励科技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联合攻关,科技企业“新潮澎湃”。今年以来,累计到位中央、省级各类专项资金2.71亿元,金额达2025年度市级科技专项资金的2.94倍。
 
  改革向质,打造科创“热带雨林”。去年年底发布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年度报告2024》显示,湖州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在全国11个示范区中排名第一,实现连续两年荣登榜首的佳绩。据了解,湖州市先后在上海、深圳等地建立人才科创飞地,实行“自营+区域委托”运营模式,给予差异化奖补政策。截至目前,湖州市16家飞地已入驻企业203家、高层次人才265人,落地产业化项目37个,入选省级人才项目25个,带动就业2000多人。湖州科技人才改革工作入选省科技体制改革典型案例。同时,湖州市为科技型企业注入“资金活水”。通过建立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两张清单,加强信息共享和服务联动,今年以来排摸有资金需求科技企业128家。出台融资担保奖励政策,截至今年4月底,为455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20.32亿元,减免担保费用162.79万元。建立科技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和企业精准画像机制,。目前,湖州市科技企业贷款余额达1266.49亿元,同比增长27.89%,企业科技创新有了更足的底气。
3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