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仪器仪表学会 关于学会| 加入学会 | 联系我们
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新闻自动化仪表
行业新闻

近期高校研究院,在智能机器人领域有哪些新进展?

仪表网 2025-11-05

最近,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在智能机器人领域出了新成果。从能在人体内 “送货” 的微型机器人,到帮人水下作业的穿戴设备,这些技术不仅接地气,还朝着更实用的方向迈进。

 
  一、3D微纳机器人:能抓细胞的 “微型快递员”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造出了一款3D手型微纳机器人,大小只有头发丝直径的一半。它带了两个关键功能:能感应pH值,遇到酸性环境 “手掌” 会自动合拢抓细胞;还能靠磁场导航,在复杂的生物环境里走指定路线,到了碱性环境再把 “货物” 放出来。以后在靶向送药、细胞操作上可能会派上大用场。
 
  二、穿戴式机器人:帮潜水员省力气
 
  北京大学王启宁教授团队把外骨骼做成了潜水辅助装备。它用绳子驱动,大部分重量集中在背部,还能靠浮力背心抵消,解决了水下作业时容易失衡的问题。而且它能根据潜水员的肌肉动作调整助力,让潜水员少消耗22.7%的空气,肌肉没那么容易累,适合深海科考、水下救援这些场景。
 
  三、超声微型机器人:管道里的 “检测小能手”
 
  上海交大杨斌团队做的超声微型机器人,只用3V电压就能跑,最快能达到81cm/s,还能爬24.25°的斜坡,能扛住自身36倍重量的东西。它特别小,能在9-27mm直径的管道里灵活转弯,装上微型内窥镜后,就能检查核反应堆、石油管道这些地方的内部情况,找隐患很方便。
 
  四、柔性电子机器人:能适应多种环境
 
  华中科技大学黄永安教授团队的FEbots机器人,靠仿昆虫的刚毛和振荡驱动,能在平地、楼梯、水里灵活动,还能前进、旋转、横着走。它装了视觉、温湿度、接近觉传感器,能自己躲危险、追温度场。更方便的是,它像乐高一样能拼搭,调整刚毛密度和电路就能改功能,适合工业巡检、灾难救援。
 
  五、集群机器人:学胚胎发育的 “小团队”
 
  沈阳自动化所做了个50个机器人组成的集群系统,模仿生物胚胎发育的 “差异粘附假说”。实验发现,机器人之间 “粘附力” 差异大或小时,能快速分好类;差异中等时,分类就慢。这个发现不仅能帮着理解生物发育,以后还可能用在智能交通调度上,比如调整车辆通讯信号避免拥堵。
 
  这些成果不是凭空来的,大多是 “有需求才研发”,还会跨学科合作。比如有团队和医院合作,做能识别手术动作的系统,准确率能到85%,就是先找临床痛点,再做技术突破。
 
  而且这些机器人都不是只干一件事,比如柔性电子机器人能看、能摸、还能自己判断,超声机器人又快又能扛东西,都是往 “多能力” 方向走。以后这些机器人可能不只是替代人干活,还能帮人做以前做不到的事,比如在人体内送药、在深海长时间作业。
 
  (以上内容由仪表网整理)
7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