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孙向南团队在器件内弹道电子发射能谱原位探测金属-有机半导体界面能级对准方面取得新进展。该成果以In-device Ballistic-Electron-Emission Spectroscopy for Accurately…
在自然界中,许多生物体会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对自身结构进行重编程,以提高生存机会。液晶弹性体(LCE)因其优异的可编程性及快速、可逆的热致应变,成为可重编程驱动器材料的理想选择。受生物自…
近日,郑州大学侯宝华副教授、邵国胜教授和陈卫华教授在高活性碳布电极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碳布由于具有机械强度高、导电性好和化学性质稳定等特点,是最常用于构建柔性电极的柔性基底材料。但目…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科研人员与兰州大学、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等相关团队合作,利用离子径迹技术研制出用于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聚酰亚胺耐高温隔膜。相关研究成果于…
由于镁金属在地球上的储量高、理论体积比容量大(3833 mAh cm-3)以及在充放电过程中不易形成枝晶的高安全性优势,镁电池有望在后锂时代取代锂电池。然而,镁电池的发展被缺乏理想的电解质严重阻…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蒋长龙研究员团队在可视化检测环境中多组分有机溶剂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该团队开发了一种具有光物理化特性的新型供体-受体(Donor-acceptor…
锂金属电池(LMBs)是最具前景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之一。然而,LMAs与常规碳酸酯电解质的严重副反应导致形成稳定性极差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和严重的锂枝晶生长。尽管醚类电解质在LMAs…
交变磁性(altermagnetism)是一种近年来提出的第三类基本磁相,它既有反铁磁体的零净磁场,也具有铁磁体的自旋劈裂现象,而这两者通常被认为是不相容的。由于交变磁性兼具铁磁性和反铁磁性的优势…
近期,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显示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刘飞教授与邓少芝教授团队使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法(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李铁研究员的科研团队在超小型二氧化碳(CO₂)气体传感器研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制备的传感器具有尺寸小、功耗适中、性能稳定、成本低以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