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 …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数据中心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数字大脑”,在推动数字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应对数据中心对电源的苛刻需求,如低电压(<1V)、大电流(>1000A)、快瞬态(…
11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宣布:以“洛书”命名的一台超长多模式中子小角散射谱仪,日前在我国科学实验用反应堆——中国绵阳研究堆(CMRR)顺利通过技术验收。这是中国第一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型散裂…
按照国家推动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和我国西部地区优良的天文观测条件,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与紫金山天文台联合改造德令哈青海观测站1.2米望远镜,利用瓦级的皮秒激光器实现了对空间碎片的高精度激…
淡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命脉。然而,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全球有超过20亿人无法获得充足的淡水资源。传统的海水淡化方法,如蒸馏、反渗透和电渗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行的工业选…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实时、原位监测生物过程在推动科学创新和技术进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新兴的检测技术不仅深化了我们对复杂生物过程的理解,促进了工艺优化和质量控制,还为跨学科应用奠…
2024年11月1日,《自然·通讯》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血管内输送用于记录皮层单细胞神经活动的超柔性神经电极阵列》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
当前,以大语言模型为重要基础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迅猛发展,并走进人们的日常生产及生活。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需要庞大的计算算力及硬件资源,用来支撑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因此,围绕生成式…
孔隙系统作为页岩油气生成、运移和储集的主要空间和通道,直接决定页岩油气的开采效率。如何准确预测多孔岩体材料在初始应力场下的变形行为已成为页岩油气等资源开采中的关键力学问题。然而,现…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天激光技术与系统部王俊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在二维材料偏振光电探测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High Performance Balanced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