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姚涛教授、王占东教授、李洪良副教授团队合作,在氨动力发动机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他们提出并验证了甲烷介导的氨动力发动机构想,相关成果以“A Scenario for a C…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精确测量了一批奇特原子核的质量,确定了铝、磷、硫和氩元素的质子滴线,提出了基于原子核质量揭示质子晕结构的新方法。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
材料中的缺陷通常认为会降低材料的强度,从而降低其抗冲击能力(塑性无显著增加时)。该规律对于不同的材料体系及不同尺度缺陷是否具有普适性?能否通过合理调控材料内部缺陷,来有效提升材料的抗…
薄膜锆钛酸铅铁电材料可在氧化硅上完成大尺寸、高质量晶体薄膜沉积生长,利于实现低成本、大规模生产使用。该材料有望突破传统材料体系在带宽和能效上的设计瓶颈,实现低能耗、高速率、高度集成…
高迁移率聚合物半导体的设计合成已取得进展,但将聚合物半导体的可溶液加工、本征柔性这些独特性质应用于集成电路面临困难。在集成电路中,对聚合物半导体进行图案化加工,可以降低漏电流,避免…
尽管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功率转换效率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器件的不稳定性仍然是其商业化应用的一大障碍。这种不稳定性主要源于卤素离子,尤其是碘离子(I⁻)的迁移。在光照和热应力作用下,I…
氮化物涂层具有致密的晶格结构、较高的结构/化学稳定性和优异的力学性能,能在许多重要服役环境(海洋、辐照、核电、催化、半导体)中为金属部件和微型器件提供有效保护,在保护过程中会广泛涉及…
近期,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包西昌带领的团队,在新型多臂寡聚受体研究中取得进展,开发了两类多臂寡聚受体3BY和3QY,并通过调节非稠合核心单元的刚柔度,实现了对外围功能…
近日,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ITEWA团队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Self-assembled porous salt crystals for solar-powered crystallization…
基于N-甲基吡咯烷酮(NMP)溶剂的湿法涂布(wet coating, WC)是当前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制备的主流方法。尽管湿法涂布已非常成熟,然而NMP存在毒性和易燃问题,并且在电池制备过程中用量大、烘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