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人们对于网络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在工业、农业、金融、交通等众多产业发展中,网联化趋势也开始愈发凸显,保障通信服务的正常、稳定与持久变得尤为重要。
但在一些地区,却时常会因为地形、环境、灾害等影响而造成网络中断、联网困难,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地区经济发展。那么在此情况下,该如何解决无网难题呢?智能制造网认为,应用
太阳能无人机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通信应用,价值明显
太阳能无人机,顾名思义就是采用太阳能为动力源进行飞行和作业的无人机,其具有超长航时、持久留空、超高飞行、广泛作业等特点,价值堪比准卫星。在军民两方面,太阳能无人机几乎都有用武之地,而在通信领域无疑舞台巨大。
凭借多重优势,太阳能无人机能够在通信服务领域带来四方面的价值:
其一是增强已有通信服务。太阳能无人机能够充当空中基站,灵活部署于高空之中,与地面传统固定基站形成互补,通过“空地结合”进一步增强网络通信服务,让网络覆盖更加完善,通信效果更加升级。
其二是补盲偏远地区通信。一些山区、海岛通信无法普及的原因,是因为地形限制了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太阳能无人机的应用,则能够从空中灵活的提供通信服务,直接跳过了地形因素对通信建设的阻碍。
其三是提供应急通信服务。当遭遇洪水、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袭击时,传统通信服务遭受重创,这时候太阳能无人机便能轻松进入灾区,通过简单灵活的部署提供有效的应急通信,这能极大促进救援开展。
其四是满足远程中继通信。不管是军事还是民用领域,太阳能无人机都能以中继通信站的身份,成为将通信服务传递到更远、打破地域限制的重要利器。让通信讯号不必再受到地形、距离等因素的阻隔影响。
全球关注,争夺焦点
正是基于上述四大通信价值,眼下太阳能无人机已经成为了全球焦点,不少国家都在积极部署、抢占高地。
其中,美国和英国是最先入局太阳能无人机的两大玩家。前者在多年前就由极光飞行科学公司和通用原子公司分别研制出了“帕修斯”和“阿尔塔斯”太阳能无人机,之后脸书、谷歌等企业再度领衔了新一批太阳能无人机的发展;而后者,也早早研制出了“微风”及“西风”系列太阳能无人机,并在国防部门得到了有效应用。
相比这两个国家,我国太阳能无人机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速度不慢、成果斐然。
2016年,西工大的“魅影太阳能无人机”横空出世,彰显了我国在该领域研发上的一定实力;2017年,“飞云”工程的开启,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掌握临近空间太阳能无人机技术的国家;与此同时在2019年,我国自主研发的中大型太阳能驱动无人飞机“墨子II型”成功完成首飞,也彰显着我国的发展已迈入实用阶段。
当然,除了上述提到的几个国家外,包括日本、韩国等国家也都在积极布局和研发。例如今年以来,韩国就已经完成了太阳能无人飞行器EAV-3的高空试飞活动,与此同时在近日,日本HAPSMobile公司也成功试飞了大型太阳能无人机Sunglider,这些无不表明,各玩家间的差距正在越缩越小,而行业竞争与争夺也在愈趋愈烈。
未来发展,喜忧参半
那么在此背景下,未来太阳能无人机的发展前景怎么样呢?根据相关数据预测,太阳能无人机的未来市场规模或将突破千亿元,前景可以说十分广阔。不过就目前来说,各国要想将这一的潜力变现也并不容易,因为在现有发展过程中,太阳能无人机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之后还有待各国去有效攻略和解决。
例如,其中最为直观的就是太阳能无人机在技术方面还不够完善。
一方面,太阳能无人机还无法做到完全自主,背后仍需飞行员24小时全程操控,在智能化水平上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太阳能无人机功能集成还完全不够,在5G、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下,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技术与设备融合,提升功能。
除此以外,在生产和成本方面,太阳能无人机也存在诸多不足。
由于其为了保障稳定的高空飞行,使用了大量新材料、新技术来减轻重量,同时由于在研发、制造方面的一定升级,都给其发展带来了高额成本,也使得产品始终无法进入量产阶段。在此背景下,太阳能无人机的商用普及之路还较为漫长,有待突破。
好消息是,政府方面对于太阳能无人机的关注程度颇高,给予的政策支持与红利也不少,未来我们可以期待行业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