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新鲜出炉, 其中“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排名”有38所大学跻身榜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高分蝉联第一。
仪器仪表垂直领域的读者朋友,大有必要深度了解一下名扬华夏的北航仪器光电学院及其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
源自名门担重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源于1952年北航建校伊始成立的飞机设备教研室,1958年为满足“两弹一星”惯性制导的急需,由钱学森先生提议我国惯性技术的奠基人林士谔先生创建了“航空陀螺及惯性导航”研究室,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航空陀螺及惯性导航专业。
1981年获批全国首批博士点,1988年获批全国首批重点学科,1997年改称“精密仪器及机械学科”。
2003年,为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更多优秀的两领人才,按照学校依一级学科建院的规划,由自动化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系、宇航学院航天导航控制系和宇航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正式组建成立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学科建设为龙头
北航仪器光电学院建院以来,始终坚持以“和谐、创新、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传承和弘扬“永恒的陀螺精神”,推动学院实现跨越式发展。
学院下设四系两所一中心,即测控与信息技术系、惯性技术与导航仪器系、光电工程系、遥感科学与技术系、光电技术研究所、精密仪器与量子传感技术研究所和教学实验中心。
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现拥有仪器科学与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光学工程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其中,“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2007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012年被评为工信部重点学科,并在2012年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一。
学院学科涵盖精密仪器及机械国家重点学科、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学科、光学工程北京市重点学科、遥感科学与技术学科等二级学科,现有在校博士生322人,硕士生655人,本科生695人。
师资强劲促发展
北航仪器光电学院现有教职工166人,专任教师146人。其中,两院院士3人,长江学者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人,“973”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9人,教授42名,博士生导师44名(含兼职6名),硕士生导师92人,副教授66名、讲师38名。
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姚骏恩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扫描隧道
显微镜(STM)研制和生产的主要开创者,也是我国电子显微镜研制和发展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检测技术与仪器、电子显微学等。
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房建成系中国科学院院士,提出了基于新型混合磁轴承的高精度、低功耗磁悬浮惯性动量轮和控制力矩陀螺的设计方法,主持研制成功中国首台五自由度主动控制磁悬浮惯性动量轮和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提出了捷联惯性测量系统的快速精确对准新方法及其组合测量系统的滤波新方法,提高了机载捷联惯性位置姿态测量系统的精度。
学院拥有“先进惯性仪表与系统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精密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教育部创新团队、“先进惯性仪表与导航系统技术”教育部创新团队、“航空航天先进传感技术”教育部创新团队、“先进惯性仪表与导航系统技术”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光电技术”蓝天创新团队、“新型成像探测技术与系统”蓝天创新团队等团队。
重视教学铸精品
北航仪器光电学院高度重视教学及人才培养,培养过程注重宽口径与特色的结合,设有“仪器类”大类专业,分为测控技术与仪器、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和遥感科学与技术四个专业方向。
其中测控技术与仪器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及国防重点专业,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是工信部重点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是教育部和国防紧缺专业。
学院现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3门,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教育部视频资源共享课1门;拥有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建有“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参加),“仪器光电及可靠性”工信部实验示范教学中心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人才辈出重创新
北航仪器光电学院具有完备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条件,培养了大批高水平创新型人才。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沈力平,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巍等一批优秀创新型人才即为北航仪器光电学院杰出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