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仪器仪表学会 关于学会| 加入学会 | 联系我们
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会新闻学会新闻
学会新闻

垃圾分类机器人市场如火如荼 提高回收垃圾利用率

中国仪表网 2021-12-06
导读:现在很多居民已经认识到要进行垃圾分类,但是很难坚持做到长期认真分类。不少家庭习惯将所有垃圾放在一个塑料袋里一起扔到垃圾桶中,即便有一些居民有意识会进行垃圾分类,但是对垃圾分类知识不了解,比如厨余垃圾里会混入其他垃圾,没有做到正确分类和投放。
 
  国外垃圾分类机器人市场如火如荼,但主流的分拣机器人设备厂商依靠技术垄断获取收益,单台设备的价格通常都在人民币500万~1000万元之间。
 
  之前国内这一领域机器人市场还一片寂静,直到近两年,国内的垃圾分类机器人才逐渐露头甚至开始落地,而且性能不输国外。
 
  目前我国垃圾分类机器人覆盖了垃圾收集和中转站分拣阶段,并且国内针对这一领域机器人的研发阶段不同,一类已经在现实场景中落地使用,一类已经推出但仍未落地,还有一类则出身于高校。
 
  国际上垃圾分类机器人的工作几乎都覆盖在垃圾收集后进入垃圾场的阶段,机器人通过机器视觉或大数据将垃圾分类,再通过机械臂抓手或吸盘将不同类别的垃圾装入各自的垃圾桶内。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垃圾分类机器人具备的功能也在这一范围内,但不止局限于此,部分已落地机器人的功能更是覆盖到了垃圾收集的前端场景。
 
  今年在北京大兴落地的,就是首个应用于混合垃圾中转站的国产人工智能分拣机器人。垃圾到达这个中转站后不会直接被运去填埋或焚烧,而是让智能机器人将其中的可回收物分拣出来,并对其中的高值可回收物和低值可回收物进行精准分类,剩余大约30%不可回收的垃圾才会被进行填埋或焚烧处理。
 
  这台中国制造的垃圾分类机器人叫做“Picking AI”,来自于广东弓叶科技,是一个人工智能分拣机器人,搭载了弓叶科技包括深度学习、AI算法、大数据分析、机器人控制以及云平台等多项核心技术。
 
  从正面来看,“Picking AI”呈外八字状,这种结构可以减少机器人因告诉运动而产生的振动;从侧面来看,它呈长方形,这样的结构可以确保多台机器人能够无缝拼接。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共用一个大脑,前端内置视觉系统,类似于人的眼睛一样对物料进行识别,如果碰见没见过的物料,它还能通过大数据训练机器人加以识别。大脑还内置“空调”,确保内部始终能够保持恒温工作。
 
  这个机器人针对不同类别的垃圾配备吸取和抓取两种分选方式,是对前端机械物理筛分方式的一个智能化补充,能够7×24小时不间断工作,可以保持每分钟85~95次的分拣效率,是人工分拣效率的2~3倍。在恶劣的环境下进行如此高强度的工作,这是普通工人所无法承受的。
 
  “Picking AI”不仅可以将不同材质的废弃物分成玻璃、易拉罐、衣服、鞋子等20多种可回收物,还能挑出废纸中的塑料袋、塑料膜等杂志以及分拣二维物体,能够大大提高废纸回收再利用的纯度。不仅如此,“Picking AI”还具备强大的迁徙学习能力,可以通过云端大脑,与部署在各地的机器人实现数据共享和远程智能提升。例如部署在北京的机器人可以向部署在浙江、上海等地的机器人学习,还能互相“交流”垃圾分拣经验。
 
  使用机器人进行垃圾分类不仅能够减少有害垃圾对人类员工身体的损害,还能极大提高垃圾分拣效率,提高可回收垃圾的利用率。
 
  随着我国对垃圾分类不断重视,我们也希望未来科技能够为垃圾分类出一份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让人们了解垃圾的分类方式,通过机器人技术进行垃圾更精准的分类,以提高可回收垃圾的利用率。
 
  资料来源:智东西、呼和浩特晚报
27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