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物联网从概念走向现实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产业发展与应用引领、进一步推进物联网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应用将成为未来5年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随着物联网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的逐步深入,物联网产业正日益呈现出向商业应用推进的阶段特征。
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人士围绕“全球物联网技术走势”、“如何打造中国物联网产业链”等议题展开深入的交流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物联网从概念走向现实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产业发展与应用引领、进一步推进物联网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应用将成为未来5年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物联网产业发展大势所趋
物联网是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已将发展物联网确定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重点。作为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在物联网应用广度、深度以及智能化水平方面目前处于领先地位。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物联网产业进入实际应用的时间比我国稍早一些。
在美国,物联网已在军事、电力、工业、农业、建筑、医疗、环境监测、空间和海洋探索等领域投入应用,其射频识别(RFID)应用案例占全球的59%。其中,智能电网和云计算已经成为美国物联网发展的重点领域。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不断加大对物联网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每年拿出200亿美元用于支持云计算,其资金规模占到财政预算IT项目支出的25%。
在欧盟,RFID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物联网已在上述领域形成规模化应用。2010年5月,《欧洲数字化议程》正式发布,为欧盟物联网产业营造了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同属亚洲国家的日本和韩国也分别于今年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推动物联网市场应用的便利政策以及战略规划,计划通过国家示范项目的形式,吸引企业参与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从而提升物联网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发达国家纷纷涌入物联网商用领域,带动了全球范围内物联网商用价值的提升。业内专家预计,2012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1700亿美元,2015年将接近3500亿美元。而中国的物联网产业是全球物联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空间尤为广阔。
“目前我国发展物联网所需的自动控制、信息传感、射频识别等技术和产业都已经成熟或基本成熟,电信运营商和系统设备商也达到世界级水平,下游应用不断扩展。” 新华社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周锡生表示,经过业界的共同努力,我国物联网产业链和产业体系逐渐形成,基本具备了大规模产业化的基础和条件,即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期。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随着国内“平安城市”建设、城市智能交通体系建设和“新医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加快,安防、交通和医疗三大领域有望在物联网发展中率先受益,成为物联网产业市场容量最大、增长最为显著的领域。“预计到2015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将达到5000亿元的规模,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11%左右”。
技术加速向应用转化
安冠科技总经理齐玉田表示,智能化领域的物联网技术应用空间最为广阔,物联网技术的引入给智能化领域带来了一场革命。二者的结合将人的思维融入到整个产品
系统里面,今后用户只要通过鼠标就能随时随地创造想要的任何功能,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必须通过厂商开发、定制。
齐玉田以智能建筑为例,向记者描述了他眼中的物联网应用。他表示,像门禁、报警、闭路电视、停车、空调等很多智能系统都是人们所熟悉的,过去要想在大楼里实现这些功能,就需要同时安装设置10—20个子系统,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实现方式也十分机械,无法协同作业和随时依据需求改变调节。但通过物联网技术,这些问题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物联网技术能将这些子系统连接起来,实现各系统之间的“对话”。通过软件完成人机交互传输,整栋大楼里任何一个设备都可以按照用户的思路灵活运行。比如警报解除、灯光打开,这些都可以让设备在零点几秒之内同时做到。“这要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智能建筑只是物联网技术走向商用的一个缩影。业内专家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是物联网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产物,它体现了一个国家在该领域的综合实力。
近年来,打造“智慧城市”的脚步在我国逐渐加快。近日发布的《2010-2011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5月,我国18个一级城市已全部提出了自己的“智慧城市”详细规划,80%以上的二级城市也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通过打造一批智慧城市,物联网产业必将加快崛起一批具有高技术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的领军企业,带动我国物联网产业的整体发展。
上海规划建设了嘉定与浦东一北一南两大物联网基地。其中,浦东张江作为目前国内惟一的国家级RFID产业化基地,已经形成较完整的RFID产业链,聚集了一批芯片设计、标签和读写器研发生产以及系统集成等产业链关键环节上的重点企业;嘉定上海物联网中心也已正式投入使用,嘉定计划到2013年年底培育200家以上物联网骨干企业,形成500亿元以上的产业规模。
在浙江,杭州、嘉兴、宁波、温州等地已率先形成物联网产业集聚。其中,嘉兴已成为国内第一个步入无线传感网项目产业化的城市,拥有物联网领域发明专利181项。
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虽然我国物联网发展喜人,但依然面临一些深层次矛盾与问题,如制造工艺水平不高、产业链衔接不畅、应用需求层次偏低、商业模式不够清晰、资源共享不足等。“在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加快进入以产品、产业、示范、商用、市场为核心内容的发展阶段,这些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对产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业内专家表示,政府有关部门应在这些方面给予企业更多的优惠政策。
据了解,物联网技术包括感知层技术、网络层技术和应用层技术等3个层面,其中以感知层技术最为重要,传感器是物联网的基础,传感器技术和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是当前世界各国物联网技术攻关的热点和难点。
目前,国内低频和高频段RFID技术已趋成熟,但超高频和微波频段则与国外还有差距;传感器技术也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特别是物联网核心环节关键技术的成熟度参差不齐,导致物联网产业标准制定和应用发展的迟缓,这在客观上影响了产品技术走向市场。”业内专家表示,在物联网总体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目前国内外并没有形成统一标准,企业生产往往各自为政,无序化现象十分突出。
为此,今年7月国家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正式发布了传感网首批6项标准征求意见稿,以加快我国传感器网络接口、标识、安全、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网融合发展、泛在网体系架构等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周锡生表示,预计上述标准今年年底将正式颁布实施。
此外,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国接连推出扶持物联网产业进一步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如今年4月,财政部出台《物联网专项基金管理办法》;6月又修订《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增加了为物联网企业提供专项用于基本建设贷款贴息资金的条款。
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会同有关部委积极研究制定促进我国物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和物联网“十二五”规划,研究提出推进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政策措施,设立并组织实施物联网发展专项。
“从中长期来看,物联网将持续成为国家推进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接下来政策支持力度还将继续加大。” 周锡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