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记者王晨 李丹报道 以“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的推进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12两岸四地校园气象科普教育论坛于4月1日在广东省深圳市举行。中国科协、中国教育部、中国气象 局相关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气象、教育、科技界领导嘉宾,香港、澳门、台湾气象、教育、科技界领导嘉宾,深圳市区科协、科技社团、科 普教育基地领导嘉宾,深圳市区教育局、大学机构、中小学校领导代表等共计约150人参加论坛。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四地联合参与此类活动,尚属首次。
以“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的推进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12两岸四地校园气象科普教育论坛于4月1日在深圳举行。
此次论坛加强了两岸四地的联系和合作,在气象科学在校园安全、环境教育方面将发挥作用。在新形势下, 为政府部门在校园气象科普教育新理念、新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机制方面建言献策,为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公益事业搭建一个新的平台。加强两岸四地 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广泛交流与合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青少年素质教育向前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气科学家陈联寿评价道:“这个论坛的宗旨和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他指出,中小学的数学、物理、地理、化学、生物、外语等学科都与气象有关联,学会简单的常规观测、多进行预报实践等很重要。他特别强调,科学技术要从少年抓起。
陈联寿院士作了题为《给地球看病》的报告。
对于如何提高青少年对气象灾害防御自救互救能力并加强青少年环境保护教育,深圳市政协副主席钟晓渝认 为,多个地方都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比如,香港建立了“社区天气资讯网络”平台;上海宝山区建立了“宝山区中小学气象科技教学创新联合体”;浙江省成立了校 园气象科普教育协会;深圳市自2005年以来共安装了一百多套校园气象站,2011年,市气象局联合市教育局在27所中小学开展了近30场气象科普讲座。
深圳市政协副主席钟晓渝致辞。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任孙健在会上发言。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任孙健公布了一组数据:根据调查,目前全国共建有1000多所校园气象 站,其中,开展科普活动的占8成以上。就校园气象科普工作,他谈了几点看法:一是多部门要加强沟通,亲密合作,共同开创气象科普进校园工作的新局面;二是 要实现气象部门与学校的有效互动,推进气象科普“进学校”有序有力开展;三是两岸四地教育、气象、科技界朋友加强交流、相互借鉴,促进校园气象科普事业全 面繁荣。
“在中国科协的科普工作中,气象科普工作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气象部门十分重视青少年气象科普工作,在校园气象站、气象夏令营、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中国科协科普部吴晓玲说。
论坛还就“两岸四地携手推进校园气象科普教育”、“校园气象站网建设及校园气象实践活动探讨”、“校园气象校本课程开发探讨,校园气象科普队伍建设”、“校园气象科普可持续发展探讨”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据悉,本次论坛由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深圳市气象减灾学会、深圳市教育学会、深圳市气象服务中心、深圳市地理学会、深圳市环境科学学会、深圳市仪器仪表学会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