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IEA)于 10 月 7 日发布《2025 年可再生能源报告》,这份报告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提供了全面且详实的分析。尽管当下供应链压力、电网整合难题以及政策的不确定性持续存在,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的增长态势依然强劲。
一、总体增长态势:规模可观,实现翻倍增量
报告预测,在2025 - 2030年这一关键时期,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新增4600 吉瓦,这一规模之大,相当于当前中国、欧盟和日本装机容量的总和,并且较上一个五年实现了增量翻倍,充分展现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蓬勃活力。
二、技术领域发展:光伏主导,多能并进
(一)光伏:增长绝对主力
太阳能光伏在未来五年的可再生能源增长中占据主导地位,预计新增装机占比高达80%。凭借低成本优势以及审批流程的不断提速,光伏产业不仅在已发展成熟的中国、欧洲等市场持续稳步渗透,还将在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以及东南亚等地区迎来爆发式增长。
(二)风能:韧性增长
风能的新增占比位列第二,尽管当前面临供应链成本上涨、审批延迟等短期压力,但增长韧性十足。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风电装机将突破2000吉瓦,与当前相比近乎翻倍,中国、欧盟和印度将成为推动这一增长的核心区域。
(三)其他可再生能源
水电借助抽水蓄能电站的加速建设,新增占比达到3%,较上一个五年有显著增长;地热能也有望实现重大突破,2030年的新增装机预计达到2024 年的三倍,美国、印尼、肯尼亚等国家将成为地热能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三、区域发展差异:新兴市场崛起,美欧表现各异
(一)新兴市场崛起
中东和北非地区由于沙特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增长预期大幅上调25%,成为全球增幅最大的区域;印度通过扩大拍卖规模、强化屋顶光伏政策支持以及加快水电审批等举措,其增长预测上调近10% ,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装机将达到2022年的2.5倍,成为全球第二大增长市场。
(二)成熟市场表现
欧盟呈现出 “结构互补” 的特点,德国、西班牙等国活跃的企业购电协议,推动公用事业规模光伏装机超出预期,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海上风电发展的疲软态势,使得区域增长预测实现小幅上调;中国尽管因电价政策从固定补贴向拍卖转变,导致增长预期有所微调,但仍将贡献全球近60%的可再生能源增量,2035年风光发展目标有望提前五年达成。
(三)美国市场收缩
与其他地区不同,美国受联邦税收抵免提前退出、进口限制加强、海上风电租赁暂停等政策调整影响,2025-2030年的增长预期被下调近50%,成为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出现大幅预测下调的国家。
四、跨领域渗透与现存挑战:多领域拓展,问题待解
(一)多领域延伸
在交通领域,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将从当前的4%提升至6%,其中近半数的增长来自中国和欧洲地区电动汽车的可再生电力消费;供热领域,可再生能源占比将从14% 提升至18% ,可再生电力和现代生物能源是主要驱动力,欧洲的区域供热清洁化政策以及中国的 “煤改电” 和热泵行动计划起到关键推动作用。
(二)核心挑战
供应链集中化问题十分突出,中国在光伏全产业链以及风电稀土永磁材料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关键材料供应面临地缘政治风险;电网瓶颈问题也较为严峻,多国出现项目连接队列积压、弃风弃光现象频发以及电价负值时段增多等情况,严重制约了可再生能源的消纳。
五、署长表态:明确方向,亟待行动
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在公报中强调:“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不可逆转力量,但政策制定者必须将供应链安全与电网升级置于优先位置,才能充分释放其潜力” 。
《2025 年可再生能源报告》清晰地展现出全球可再生能源在压力中持续扩张的态势,光伏产业与新兴市场成为增长核心。然而,供应链与电网等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全球各国协同合作、共同应对,以推动可再生能源行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