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仪器仪表学会 关于学会| 加入学会 | 联系我们
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小型PLC市场的格局和变化

MIR睿工业 李玉峰 2012-08-02

导读:经济的命脉为工业,工业的命脉为机械,机械的命脉则由小型PLC掌控。中国小PLC市场的格局,看似稳定,但是变革的动力是充足的。

    小型PLC之于工业的意义:

  如果我们把工业进行粗略的切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为原料获取与加工,譬如电力、油气、化工、水泥、造纸等;二为机械制造,譬如纺织机械、包装机械、电梯、塑料机械等,三为最终消费品的生产,譬如服装生产、食品加工、建筑施工等。

  其中机械制造是最重要的鼎足之一,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制造业的主角。虽然在个体上比不得原料产业或基础设施动辄就可称为宏大甚至伟大的工程,但胜在数量和品类众多,其在工业链条中的意义、实际的产值贡献和提供的就业岗位,甚至比前者要更大。

  许多象征意义的中国印象都来自于这个产业,譬如“中国制造”中所蕴含的低价或者低质,“劳动密集产业”所指的劳动力便宜和低自动化水平等。而这些印象的逐步提升和改变,也都源于机械制造业的提升。机械不断由低端向高端演进,同时数量也不断加大,意味着产品品质的进一步提升以及更高的技术程度。

  中国工业的核心变革,并不在于更多的基础设施和大项目的投入,而在于这些众多甚至有些草根的制造业的进步。

  从技术上判断机械制造的水平,一方面是机械件的设计和加工水平,另一方面则是其自动化的程度,传动和运动控制能否达到设计水平,人机界面是否友好和灵活,等等,而这一切,都需要有一个核心的、高性能的、稳定的计算和处理中枢,即PLC——可编程控制器,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控制器。而在机械中使用的,80%以上是小型PLC。

  经济的命脉为工业,工业的命脉为机械,机械的命脉则由小型PLC掌控。

  2011年中国的小型PLC市场销售额约为27.3亿(去税)。

  小型PLC的市场格局:

  小型PLC的技术源流主要分为两派,日系和欧系。前者以三菱和欧姆龙为代表,后者则以西门子为首。

  从进入中国的时间看,日系占优。最早占据市场的是光洋(Koyo),二十年前风光一时,但在中国的经营并没有跟上步伐。逐渐份额被三菱欧姆龙所取代。地点则以华南为中心,伴随着轻工业的发展,以日系设计主的原型机械不断引进,三菱欧姆龙的产品也不断源源不断从香港进口而来。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自动化巨头西门子在中国的根植和经营不断深化,其代表性的小型PLC产品,S7-200逐渐现露头角。不断获得用户,尤其是大型OEM的青睐。

  到今天为止,从金额上看,西门子在小型PLC市场占据第一位,份额略超过30%。三菱仅随其后,约为四分之一。欧姆龙在11%强,台达则略过8%。

  从份额上讲,也可以看到,在两大流派的竞争缝隙中,也有新的品牌诞生发展。最为典型即是台达。其研发生产PLC不过十年,从技术上看主要跟随日系风格。但优势的价格定位,基本过关的品质,加上到位的售前技术支持(这需要较低的人力成本才能支撑)和变频器已经形成客户基础和市场认知。使得其飞快的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而且,如果不看金额,而仅从台套(CPU数量)来看,台达已经和西门子、三菱等大厂处在一个数量级,其市场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

  另外需要描述的本土厂商的发展,尽管还不能称为成气候,但是一些力量已经在酝酿之中。大约有10-15家本地公司已经推出了小PLC产品。其流派也大约分为三到四种。一类是生产与大厂,譬如西门子,兼容的外围模块产品,伴随着量的积累,也开始逐渐仿制PLC本体。二类则是生产其他FA产品的公司,譬如变频器或HMI厂商,通过在多年经营或者上市或取得资金和经验,开始逐渐完善FA产品线,小PLC无疑是关键一坎。三类则是过程领域的自动化大厂,其已经在DCS领域取得了相当成功,业务拓展使其试水小PLC市场。四类则是一些原发性的控制器厂商,从某些行业定制的工业控制器出发,尝试开发PLC类的通用工业控制器平台。但无论是哪一类,或者研发力量不足、或者制造水平不过关、或者缺乏OEM市场营销的经验和渠道,现在能够在市场份额上得以体现,还没有。潜龙在渊,其时未到。

  市场需求和格局的变化

  中国的机械市场在不断成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也从原始的无自动化或低自动化状态向较为基础的自动化程度发展。而市场竞争的烈度则从未低落,对价格和服务的要求与日俱增。

  需求决定供给。生意机会必然是被追逐的,而追逐之中产生的竞争则是进步的基本动力。中国小PLC市场的格局,看似稳定,但是变革的动力是充足的。

  这种变动,大约有两个可能性,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刚才已经提到,有台达的突破在前,十余家本土企业的努力在后。但现在看来,台达更进一步,相当困难,本土企业的成长,仍然需要酝酿。这股力量还处在蓄势之中,三五年内无法改变市场格局。

  而自上而下的进攻,在前几年,也乏可圈点之处。首先是日系,保守的经营风格加上不错的份额带来的安乐感,使其在中国的经营停滞不前。过去三年,三菱的FX3G和欧姆龙的CP1L,都有些针对低端市场的意思,但是相应的推广却并不给力,并没有能够从老产品线那里争夺到更多的资源投入,市场的反应自然也平平。从确保公司原有产品线的市场销售额以及在中国经营的利润来看,这是正确的,但从长期的市场发展和战略层面看,却是失鹿之策。

  作为自动化巨头,西门子,在中国的经营却是相当接地气。对中国市场的认知和战略判断是相当深刻的。反应在举措上,也往往是领先和激进的代表。首先是本土化生产。以S7-200CN取代S7-200。此举一出,天下哗然,竞争对手自然贬损其破坏价格规则,而在西门子内部,也有自乱阵脚的声音。不过从市场的现实反馈看,几年下来,无疑证明了这一行动的正确——西门子成功从三菱手中夺取了市场第一的位置,并且增长势头不减。

  市场的需求已经明确指明了方向,那就是更加苛刻的性价比要求。在功能上,要适应中国制造水平的上升,对传动和运动控制的需求要有充分的满足。在价格上,则必须紧跟,甚至敢于领先这种下行趋势。

  S7-200 SMART应运而生。这是一款基本依托本地力量(西门子南京厂)研发的产品,其功能设计,贴近客户的现实需求;做工精致耐用;而成本则有良好的控制。虽然产品刚刚发布,但是如果熟知目前小PLC市场的格局,则能够预感到这款产品所蕴含的对OEM客户的强劲吸引力和西门子的战略野心。

  小型PLC市场充满传奇性的产品, S7-200,FX等等,在自动化工程师心中的如碑如鉴。市场的快速发展,则束紧了这些传奇产品的命运,或被淘汰,或者进化。从具体的做法看,以一款成熟的产品为基础平台,进行较为彻底的本土研发改进,形成一种能够承上,但更加需要启下的产品,是厂商的最佳选择,也是市场的选择。

  在过去9个月间,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其冷却程度,超乎想象,甚至有很多人开始怀疑中国经济的远期未来。但如果能够更加关注中国经济的本质,不谈达成发达国家水平,仅仅是实现小康水平之发展,以及相应的城市化进程。其发展空间未变,依然巨大,其发展动力未变,民心使然。这些基本要素的存在,决定了中国经济的长期利好,走出阴影也仅仅是时间问题,甚至可以预测走出阴影的速度会快于其他国家。中国,仍然是最值得投资的新兴市场。

  市场的冷却,驱使经营者采取保守策略。这对S7-200 SMART此类战略性新品的推出是不利的。战略性的产品,必须辅助以战略性的推广投入,才能取得战略性的市场结果。

  英雄已出,但能否有用武之地!?

139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