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几年,是我国软件产业高速发展的时期,到今天,在我国的信息产业和信息化进程中,软件产业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各种软件广泛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无论手机、电视,还是汽车、飞机、火车等,无不需要软件的支持。2011年,我国已经形成了1.84万亿元的软件产业规模,培育了几十家产值上10亿的企业,为400多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从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到嵌入式软件、信息技术服务,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了一批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广泛应用于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各个领域。
成为快速发展新兴产业
形成了万亿级规模,从业人员已超过400万人,培育了千家年收入过亿元的企业。
从下面一连串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软件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现状。
一是形成了万亿级规模、持续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当前,我国软件产业规模已达到1.84万亿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2008~2011年产业规模增速均在25%以上,2011年增速达32.4%。2010年,我国软件产业收入规模达到1.3万亿元。从2005年到2010年,平均增速为28%。其间虽然受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软件出口下滑严重,产业整体增长放缓,但是最后产业规模仍然达到了“十一五”软件产业所规划的1万亿元目标。
二是吸纳了百万高素质人才就业。软件产业从业人员已超过400万人,多数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特别是2009~2011年,软件产业新增就业岗位180万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超过120万人,为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冲击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是培育了千家年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我国软件企业数量超过3万家,年收入过亿元的软件企业已经超过2000家。其中,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的企业有7家,超过100亿元有4家,超过500亿元有1家。
四是形成了数十个产业集聚发展地区。已拥有南京、济南、成都3个我国软件名城、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11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21个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等产业发展中心区。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软件业务收入15008亿元,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大半。
五是对社会生活和生产各领域的支撑和带动力持续增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软件已深入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推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带动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催生了一批高附加值、绿色低碳的新兴产业,为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撑。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产业规模增长速度惊人,各细分领域软件及其服务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从上面的数字来看,软件产业发展表现出几个主要的特点:首先,产业规模增长速度惊人。相比2002年全国软件业务收入1100亿元的规模,2011年的产业规模增长了16倍多,年均增速达到36.8%,从业人员从59万人增长到400多万人,企业个数从4700家扩张到超过3万家。这样的发展速度,在全国各细分产业也是数一数二。
其次,软件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进行,逐步优化。软件技术服务和系统集成增速超过软件产品增速,占软件产业总收入的比例逐年提高,新兴信息技术服务优势凸显,2011年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分别实现收入同比增长42.7%和42.2%,两者占比达到26.5%,相比软件产品的同比增速28.5%高出10多个点。
再次,区域分布呈现分散集中格局,中心城市成为行业发展聚集点。软件产业发展聚集趋势从过去主要集中在京粤地区转向沿海地区。2011年,东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5656亿元,同比增长31.7%,占全国比重达84.8%,江苏、福建和山东等省的增速均超过35%,逐步打破过去京粤两地占全国一半以上的集中局面。中心城市成为软件产业发展的主要聚集地,全国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实现软件业务收入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的81%,其中软件业务规模超过500亿元的城市达到10个。
最后,各细分领域软件及其服务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广泛应用于通信、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等各垂直市场的嵌入式软件,大大提升了国内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的附加值,例如我们随处可见的手机、数码相机、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及各类家电产品,无不使用了嵌入式软件,而嵌入式软件对于我国电子制造产品的结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专用于工业领域的工业软件,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现在已经诞生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企业与产品,例如擅长工业设计软件和生产自动化管理的CAXA、中望、浩辰,企业经营管理软件可与国际同类企业直接竞争的用友、金蝶等。而在国家直接关心下的基础软件,也迎来了大发展的契机。中文Linux操作系统开发成功,国产数据库在政府、医疗、教育等领域拥有大量用户,东方通、中创、金蝶等的中间件产品在国内中间件市场占比超过30%。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推动了软件产业进入另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促使软件成为人人可消费的产品和服务。
政策推动应用牵引
很多大型应用、主要行业应用都是由本土企业开发实施,很多服务也由本土企业提供。
回顾党的十六大以来软件产业发展的十年,我们可以看到几个对产业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的标志性事件,以及产业取得的重大成果。
首先,是2000年国务院颁布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简称18号文),这个政策是我国除汽车产业之外,唯一一个产业扶植的政策文件,将我国的软件产业发展推向了全新阶段。为了落实这个政策,2002年,国务院转发了九部委联合制定的《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简称47号文)。为了贯彻18号文和47号文的各项规定,各产业相关部门制定了《软件企业认定标准及管理办法》、《软件产品管理办法》、《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管理办法》、《软件业统计管理办法(试行)》等配套政策,并引导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制定适当政策,这些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自此以后,各地软件产业园区、软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极大丰富了软件产业发展的主体。
其次,国家统计局联合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了相关产业统计分类体系,一个是2007年将软件产业列入国民经济中单独统计产业,另一个是2011年将信息技术服务业划分为国民经济行业大类,进行单独统计。国家将某行业作为独立的产业部门进行统计,意味着该行业可以制定独立的产业发展规划,也可以要求国家在技术、资金、人才方面给予支持。2007年之前,软件产业涵盖在计算机产业里,独立出来后,软件产业的概念更加清晰,对软件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软件业里剥离出来作为独立门类,同样对该产业发展是件大事。
再次,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对软件产业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在互联网兴起以前,软件产业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工业企业、社会公共事业,但是2002年互联网经历了泡沫破灭并重新兴起之后,软件产业发生了很大变化,最主要的表现是软件业不仅服务于单位,还服务于个人,从用于工作的生产工具变为了除工具之外,还能满足个人生活、娱乐、社交等各方面需求的消费品。每个人都面对两个世界——— 现实世界和虚拟的网络世界。现在,人们在网络空间做的事情越来越和现实世界做的事情相同,这标志着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伟大转变已经开始。同时,互联网诞生了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领袖型企业,这些企业也引领了互联网业界对开源软件的使用。在信息社会,当软件以服务形式而不是以产品形式向用户提供的时候,开源软件的机会就来了,这也为整个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会。新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以开源软件作为基础软件使用,某种意义上就摆脱了商业软件对核心技术和产业的控制。
最后,很多大型应用、主要行业应用都是由本土企业开发实施,很多服务也由本土企业提供,其中既包括成长起来的互联网企业以及他们提供的服务,也包括成长的大型国际性企业,例如联想、华为等。总体上看,软件产业的基础、应用、服务等,在这10年里都有了巨大发展。
(感谢中国软件行业协会顾问委员会顾问杨天行对本文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