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千里进京 北京人均水资源增五成
新京报
2014-10-10
小
中
大
【中国仪表网 行业聚焦点】规划半个世纪,施工十余年,南水北调北京段工程完工在即。汤汤汉水,自楚山之间逶迤向北,历经四省份20余城市千余公里,近期即将抵达中线的终点―北京。
2003年12月30日,永定河倒虹吸工程破土,北京段工程启幕。自房山北拒马河,经房山,穿永定河,过丰台,沿西四环北上,至颐和园团城湖,干线全长80余公里。未来,这条暗渠每年将为北京引来10亿方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通水,北京将从中收获多少?又将如何回馈那些做出“牺牲”的城市?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副巡视员蒋春芹表示,北京现在的人均水资源量是102方,江水进京后,人均可增加50多方,增幅近50%。 关键词:补水
年均向京供水10.5亿方
北京目前的水资源形势什么样?
蒋春芹:从1999年开始,老天爷对北京就“不照顾”,北京连续多年干旱。除了自然因素,还因为日益庞大的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造成用水过快增长。同时,大量超采地下水,造成地面下沉、河道自然径流基本断流,怀柔、平谷、昌平等应急水源地的地下水资源已近开采极限。 南水北调工程对北京的意义多大?
蒋春芹:工程通水后,不仅可以减少使用密云水库水量,还可以在条件允许时将中线工程富余来水调入密云水库存蓄,并回补密怀顺水源地,加强我市水资源战略储备。中线供水取自丹江口水库,是优质的地表水,水质软、偏弱碱性,居民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水碱减少。 至于水量,平均每年可向我市供水10.5亿方。北京现在的人均水资源量是102方,江水进京后,人均可增加50多方,增幅近50%。 关键词:技术
研制运输车驮起管道
整个北京段工程有哪些难点?如何解决的?
蒋春芹:可以举例说明,输水管道的腐蚀是一个常见问题。如何避免?在北京使用了PCCP管。这种管材在混凝土管中增设了一层薄钢板制成的密闭钢筒,在管道外侧缠绕预应力钢丝,具有高强度、高压力、高密封性特征。 但是,管道的制造并不顺利。刚开始就发现,北京地区的砂石料具有碱活性,用这种砂石料制成的混凝土在空气和水的长期作用下,极容易产生膨胀和崩裂。西直门立交桥就是由于这一原因,仅仅使用了20年就被迫拆除重建。唯一的选择就是想办法抑制砂石料的碱活性。经过多次试验,设计人员最终确定加入粉煤灰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接下来如何把这22000根庞然大物运到工地又是个难题。为此,设计人员联合运输企业,研制出了大型专用驮管运输车,将车身“钻”入管子中间,“驮”起PCCP管道,解决了运输难题。 工程建设过程中你们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
蒋春芹:忙!从南水北调办主任到每个科室的普通员工,都频繁地加班、下工地。在南水北调办有句玩笑话,却也是实话,工作制是7×24,一周工作七天,24小时随时进入工作状态。
92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