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仪器仪表学会 关于学会| 加入学会 | 联系我们
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戴坚:电缆路径测寻仪让我成为“顺风耳”

国家电网报 2017-03-03

戴坚,从业23年,持续创新,多项创新成果获专利授权,获评陕西省西安市首届“西安工匠”荣誉称号。2月24日20时,当大多数人已下班回家时,戴坚却正在赶赴锦业路的电缆故障现场。“我们这个工作没有节假日,有故障就要立刻去抢修,就连除夕也一样。除夕夜大家是在家里听鞭炮声,我们是在电缆沟里听故障点发出的‘炮声’。”他半开玩笑地说道。
  



陕西西安供电公司亮丽电缆分公司工程部技师


  眼看耳听 找准故障点
  
  电缆常年埋在地下,判断电缆故障点就成了难题。头戴耳机、手握定点仪手柄是戴坚工作时的标配。在查找故障时,他每走几步,就会停下来,双眼紧闭,全神贯注地听着。“要在室外嘈杂的环境中听出故障信号,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车轮摩擦地面声、人走路声,都会被放大传进耳朵,所以要捕捉到故障信号就非常困难。”戴坚说。
  
  为了快速找到电缆故障点,戴坚练就就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千里眼”是用来确定故障大致范围,需要在电缆裸露首端加低压脉冲信号,仔细观察反射波的波形,通过波形异常进而计算出故障点与电缆首端的距离。“顺风耳”是借助电缆路径测寻仪和定点仪一米一米寻找故障点。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客户不能提供施工电缆走径图、电缆沟道上方加盖新建筑物等情况。唯一处理方法就是借助电缆路径测寻仪测绘出3D电缆走径图,然后再在电缆首端加高电压,利用定点仪来定位故障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缆的种类也逐渐增多,这给其后期的运行维护和抢修提出极高要求。为了缩短抢修时长,戴坚大胆地提出了故障粗测的“三步”工作法:一询客户是否清楚电缆走径、电缆参数,是否清楚电缆运行情况等;二是借助电缆路径测寻仪寻找电缆路径;三巡电缆路径,判断是否有外力破坏的可能。通过此工作法,就可以判断出大部分由于外力破坏导致的电缆故障。
  
  持续创新 提升工作效率
  
  1月11日15时30分,桃园变135西联供热专线电缆突发故障。担负供热任务的西安西联供热有限公司焦急万分。由于客户无法提供电缆的准确走径,戴坚采用电缆走径仪测出电缆路径,并为客户手绘了3D电缆走径图。但在处理完第一处故障后开展耐压试验时,他又发现电缆耐压达不到加运标准,说明电缆还有第二处甚至第三处故障点。可第二处故障点放电声音很小,虽然经过反复打火听测,仍然无法用现有定点仪确定故障点。就在大家束手无策时,戴坚走进街边药店买了一个医用听诊器,用医用听诊器在粗测范围内,分别听测井口两侧电缆,判断哪边放电声音大,就这样一米一米地听,终于确定了故障点。
  
  目前,西安市大街小巷的环网柜、电缆分支箱共1126台,主要作用就是在不影响其他客户供电的同时,给新申请客户送电或临时停电检修施工断电操作。但由于受知识产权保护,各环网柜、电缆分支箱供货商配备的操作把手规格不一,有方形有圆形,种类繁多,甚至有些操作把手外形一样,尺寸却有些差别。
  
  戴坚说,以前出去抢修,光操作把手就得带20多把,找起来也费时,影响工作效率。为了让大家工作起来省时省力,戴坚将原有的操作把手操作端进行裁剪,后焊接一个标准内六方螺帽,外加一个标准扳手。通过改良,一个操作把手可以适用于各种环网柜操作机构,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此项创新成果已在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推广。
  
  从业23年,戴坚不断创新:“油浸电缆绕包中间接头工艺”“加装定位轮的110千伏电缆外护套剥切器”“110千伏户外终端杆(塔)作业平台安全围栏的改进”等成果先后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原标题:戴坚:勤奋敬业的创新达人)

70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