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加工设备需求不断延伸,平台优势助力大族激光充分受益激光技术已经成为先进制造技术的代表和升级改造传统工业的重要手段。大族激光作为国内激光行业龙头,收入与盈利情况在激光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平台优势明显。公司作用核心技术,积极拥抱产业创新趋势,未来有望充分受益于下游行业的创新变化以及核心技术的自产。
抓住消费电子新趋势,步入快速成长期A客户是公司最大的下游客户,2017年是iPhone产品的十周年,面对大客户的里程碑“大年”,公司的订单规模将迎来大年;同时,智能硬件创新格局迎来新变化,2017年是很多微创新渗透率显著提升的重要年份,以双摄像头、玻璃机身为代表的变化将为公司业绩带来快速增长。
大族激光盛装亮相CIOE 2016资料图
公司简介
大族激光主要提供激光加工及自动化系统集成设备,业务主要集中于激光标记、激光切割、激光焊接设备及其自动化配套产品以及PCB专用设备、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激光加工设备是公司最主要的产品,大、小功率激光加工设备收入合计占比达到公司总营收的约3/4,其中,小功率设备占比为56.9%。公司在稳步推进小功率设备的同时积极发展大功率激光设备、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
激光界之王者
国内销售的中小功率加工设备基本由国内厂商自产,其中大族激光市场份额接近50%,华工科技市场份额超过10%。大功率激光设备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国际厂商如德国通快、瑞士百超等都占有较大份额,但大族激光在此领域中的市场份额依然达到了35.4%。
公司成为行业内唯一入选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的企业;成功为宇通客车、徐工集团、星光农机、中农博远、日立电梯等10余家航空、新能源汽车、农业机械等领域客户打造带有多台FMS激光切割柔性生产线及单机料库的智能化工厂,成为国内首家提供完整智能化切割解决方案的企业
行业规模领先和下游应用丰富
公司的两大特点即行业规模领先和下游应用丰富,是公司作为激光行业龙头的体现,又为其后续增长带来研发、服务等各方面的优势。
规模在行业内领先。大族激光是全球范围内的激光行业龙头,其营收与净利润规模全球领先。公司2015年营收达到55.9亿元,在全球上市公司中排第二位(德国通快未上市)。在净利润方面,大族的净利润和净利率在激光行业主要大型公司中都名列前茅,净利率为13.35%,仅次于全球最大的光纤激光器厂商IPG 光子公司。
下游应用丰富。大族激光的下游应用中既包括普通的加工应用如服装纺织、首饰饰品、五金制造等行业,又包括高端的先进制造业如电子行业、汽车行业、航空航天等。在下游应用广泛的情况下,一般有两种策略,一是将下游应用充分分散,达到分散风险的作用;另一种是有主有次,集中力量在有发展潜力的行业,获取高于整体的超额收益。而一个公司往往要先经历第一种状态,在第一种状态中寻找并发现有增长潜力的行业,再集中到此行业深入挖掘并实现快速增长。
两大特点为大族激光提供了许多优势,如研发费用充足、服务人员充足、易于寻找优质应用等。
全球企业营业收入规模
全球企业盈利水平
最稳定的大客户――苹果
苹果公司是大族激光的大客户之一,为大族激光提供了大量的小功率激光设备订单。一方面,苹果的订单具备量优势。苹果给大族激光的订单为公司营收总量作出了较大贡献,帮助大族激光快速跻身激光行业龙头;另一方面,苹果这一大客户也具有高端客户的示范效应。苹果作为消费电子顶级公司,进入其供应链本身就是创造品牌影响力的重要一步。进入苹果的供应链以后,向其他客户拓展变得更为方便。
国产面板大产业链兴起在即,国产设备有望受益
面板行业竞争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化,国内面板厂商正在整个面板行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未来国产面板产线采用国产激光设备是大势所趋。大族激光具备全套面板产线激光设备的供应能力,其相关激光设备产品有望应用于LCD的面板产线升级和后续批次的国产OLED产线的投建中,从而在未来成为公司业绩的重要推力
核心部件自产提升盈利能力,拥抱自动化趋势扩展新下游
大族激光目前已经具备了自产光纤激光器的能力,从而解决了激光设备核心部件依赖进口的问题,从长期来看,大族激光的激光器自产将为公司带来利润率提高+竞争力提升的双重好处;此外,公司积极布局激光设备在更广泛的工业领域的应用,拥抱工业自动化趋势,打通上下游。从长期来看,公司的核心技术不断巩固,成长逻辑清晰,行业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总结:大族激光属于少有的可以穿越牛熊的优质工业型标的,长期股价表现优异,归根到底是业绩所驱动。大族激光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在全世界都属于标杆企业,老吴还是很看好大族的未来。可惜,在3D打印最火爆的时候,老吴很担心产能过剩的问题会出现在激光行业,稍微犹豫了一下,就错过了左侧最佳入场点。目前大族市值超过200亿,对于工业类企业来说,35倍PE确实不算便宜了,老吴只能继续默默等待下一个入场机会。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16-18年EPS分别为0.71/1.05/1.28元,对应PE分别为35.5/24.0/19.7倍。我们看好公司未来拥抱产业领域创新趋势,巩固核心技术能力,提升行业地位,我们认为公司在近、中、远期的成长逻辑清晰,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大客户销量低于预期风险,将影响公司订单量;下游应用萎缩风险,创新变化未能转化为设备增量;国产OLED行业成长低于预期风险,国产设备未能切入OLED面板产业链;新技术研发低于预期的风险,核心器件产能未能显著改善公司盈利能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