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仪器仪表学会 关于学会| 加入学会 | 联系我们
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无人机监管会怎么走?

无人机创客之家 2017-03-20

       全国人大代表、西昌学院法学教授王明雯也于近日提出建议:制订民用无人机管理办法时,可采取技术主导、适度开放原则,采取实名制,一机一人确定操作主体,便于事后溯源。如果无人机的实名制得以推行,从此之后,一人一机,一机一码,再辅以电子围栏等技术手段,“黑飞”的问题在理论上有望得到有效的解决。  
       实名制,相较以前的监管空白,是一个重要的突破,的确会给无人机使用者带来一定的约束力,而且一旦施行,将有效避免被政策“一刀切”全部禁飞的“悲剧”,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实名制具有其显在的积极意义。但是,与实名制相配套的,除了上文提到的技术手段的监管,还需要管理部门的协同跟进。无人驾驶航空器和隔离空域附近运行的其他航空器提供服务,在空管单位和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之间建立可靠的通信。一旦发生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指挥与控制链路失效,就要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工作程序。业内人士指出,管理部门的数据分享和对接非常重要,对于无人机企业具有现实的指导性作用:究竟哪些地方可以飞,哪些地方不能飞;飞行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等。民航局相关职能部门表示必须密切关注民用无人机发展的动态,继续完善民用无人机发展的法规;同时加强各类技术手段应用,对无人机进行监督管理。
       民用无人机管理,不能用“一刀切”的法律法规将其“捆绑致死”,也不能放任其野蛮生长,危及航空安全和社会治安。“实名制”应当仅仅是一个开端,品牌无人机怎么注册?DIY的飞机怎么去监管?用于商业用途的和用于科研调查的无人机航拍航测,又该如何去细分管理?这些后续细节问题都需解决。还有业界诟病的飞行审批麻烦、等待时间长的问题,怎样才能确保飞行审批渠道畅通?除了政府项目,民间的无人机报飞审批是否也能得到及时反馈?还有用户备案系统和大数据监控系统的完善,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无人机实名制,仅仅是个开始。

  



72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