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煤矿冲击地压实验仪”正式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立项资助。该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辽宁大学校党委书记潘一山担任项目负责人,辽宁大学作为依托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王亚、夏慷蔚等人在光学信息存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提出并发展基于金刚石发光点缺陷的四维信息存储技术,具备面向实际应用所需高密度、…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崔林松教授团队与周蒙教授团队以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柳渊教授团队合作,提出了纯红光OLED材料设计新策略,开发了色纯度接近NTSC红光标准的纯红光发光材料,在纯红光有机电…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天激光技术与系统部司徒国海研究员团队基于物理增强神经网络,将训练数据的隐式先验与成像系统的显式物理模型相结合,提高了傅里叶相位恢复算法的准确…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金海波教授和苏岳锋教授课题组首创设计制备荧光固态电解质,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对循环后的固态电解质进行光学切片,构建三维模型,定量分析固态电解质中的钠枝晶含…
近期,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SHMFF)用户上海科技大学郭艳峰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强磁场中心合作,依托SHMFF的水冷磁体WM5对三方晶系反铁磁拓扑材料EuAl2Si2进行了量子输运研究,揭示了一种…
近日,全市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会上公布了202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奖励名单,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提名的“大型粒子加速器多频段高性能超导腔系统自主创新研…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任金东课题组通过N-杂环卡宾(NHC)和硫醇分子的协同作用,实现了对银表面多功能性和化学稳定性的精确调控。相关研究成果以Cooperative Use of N-heterocyclic Carbenes an…
锂(Li)金属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 mAh g−1)和低电化学电位 (−3.04 V vs. 标准氢电极),因此被广泛用作高能量密度电池的负极材料。然而,锂枝晶的不可控生长和循环充放电过程中活性…
下一代信息系统(6G)是未来十年全球最重要的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之一,将突破传统移动通信范畴,实现通信、感知、计算、智能等多技术集成创新,呈现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发展趋势,全面…